如何管理和维护算法族?只需知道策略模式

同样是排序算法,你可以选择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等,也即是说,为了实现排序这一个目的,有很多种算法可以选择。这些不同的排序算法构成了一个算法族,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根据需求或者条件限制(内存、复杂度等)适时选择具体的算法。

在面向对象的设计里,该如何设计这样一个算法族呢?它包含了多种算法,在使用的时候又会根据条件来选择具体的算法?这就会用到软件设计模式中的——策略模式。

1.策略模式简介

策略模式用于算法的自由切换和扩展,对应于解决某一问题的一个算法族,允许用户从该算法族中任意选择一个算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方便地更换算法或者增加新的算法。策略模式将算法族中的每一个算法都封装成一个类,每一个类称为一个策略(Strategy)。

策略模式:

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并让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

2.策略模式结构

为了方便算法族中的不同算法在使用中具有一致性,在策略模式中会提供一个抽象层来声明公共接口,在具体的策略类中实现各个算法。策略模式由上下文类和策略类组成,其UML结构如下图:

  • Context(上下文类) :上下文类是使用算法的角色,可以在解决不同具体的问题时实例化不同的具体策略类对象;
  • Strategy(抽象策略类):声明算法的方法,抽象层的设计使上下文类可以无差别的调用不同的具体策略的方法;
  •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类):实现具体的算法。

3.策略模式代码实例

某系统提供了一个用于对数组进行操作的类,该类封装了对数组的常见操作,现以排序操作为例,使用策略模式设计该数组操作类,使得客户端可以动态更换排序算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冒泡排序或者选择排序或者插入排序,也能够灵活增加新的排序算法

 显然,在该实例中,可以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分别封装为3个具体策略类,它们有共同的基类SortStrategy。还需要一个上下文类Context,Context中维护了一个SortStrategy的指针,在客户端需要的时候,通过Context的setSortStrategy()方法来实例化具体的排序类对象。该实例的UML结构图如下:

3.1.排序策略类

3.1.1.抽象排序策略类

// 抽象策略类
class Strategy
{
public:
	Strategy(){}
	virtual void sort(int arr[], int N) = 0;
};

3.1.2.具体策略类:冒泡排序类

// 具体策略:冒泡排序
class BubbleSort :public Strategy
{
public:
	BubbleSort(){
		printf("冒泡排序\n");
	}
	void sort(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N; i++)
		{
			for (int j = 0; j<N - i - 1; j++)
			{
				if (arr[j]>arr[j + 1]){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

3.1.3.具体策略类:选择排序类

// 具体策略:选择排序
class SelectionSort :public Strategy
{
public:
	SelectionSort(){
		printf("选择排序\n");
	}
	void sort(int arr[], int N){
		int i, j, k;
		for (i = 0; i<N; i++)
		{
			k = i;
			for (j = i + 1; j<N; j++)
			{
				if (arr[j] < arr[k]){
					k = j;
				}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k];
			arr[k] = temp;
		}
	}
};

3.1.4.具体策略类:插入排序类

// 具体策略:插入排序
class InsertSort :public Strategy
{
public:
	InsertSort(){
		printf("插入排序\n");
	}
	void sort(int arr[], int N){
		int i, j;
		for (i = 1; i<N; i++)
		{
			for (j = i - 1; j >= 0; j--)
			{
				if (arr[i]>arr[j]){
					break;
				}
			}
			int temp = arr[i];
			for (int k = i - 1; k > j; k--){
				arr[k + 1] = arr[k];
			}
			arr[j + 1] = temp;
		}
	}
};

3.2.上下文类

#ifndef __CONTEXT_H__
#define __CONTEXT_H__

#include "Strategy.h"
#include <stdio.h>

// 上下文类
class Context
{
public:
	Context(){
		arr = NULL;
		N = 0;
	}
	Context(int iArr[], int iN){
		this->arr = iArr;
		this->N = iN;
	}
	void setSortStrategy(Strategy* iSortStrategy){
		this->sortStrategy = iSortStrategy;
	}
	void sort(){
		this->sortStrategy->sort(arr, N);
		printf("输出: ");
		this->print();
	}
	void setInput(int iArr[], int iN){
		this->arr = iArr;
		this->N = iN;
	}
	void print(){
		for (int i = 0; i < N; i++){
			printf("%3d ", arr[i]);
		}
		printf("\n");
	}

private:
	Strategy* sortStrategy;
	int* arr;
	int N;
};

#endif // __CONTEXT_H__

3.3.客户端代码示例及结果

#include "Context.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Context* ctx = new Context();
	int arr[] = { 10, 23, -1, 0, 300, 87, 28, 77, -32, 2 };
	ctx->setInput(arr, sizeof(arr)/sizeof(int));
	printf("输入:");
	ctx->print();

	// 冒泡排序
	ctx->setSortStrategy(new BubbleSort());
	ctx->sort();

	// 选择排序
	ctx->setSortStrategy(new SelectionSort());
	ctx->sort();

	// 插入排序
	ctx->setSortStrategy(new InsertSort());
	ctx->sort();

	printf("\n\n");
	system("pause");
	return 0;
}

代码运行结果如下:

从客户端代码可以看到,客户端无需关心具体排序算法的细节,都是统一的调用上下文的sort()接口。另外,如果要增加新的排序算法,比如快速排序QuickSort,只需要从基类SortStrategy在派生一个类QuickSort,在QuickSort类中实现具体的sort()算法即可,扩展起来非常方便。

4.总结

优点:

  • 符合开闭原则,策略模式易于扩展,增加新的算法时只需继承抽象策略类,新设计实现一个具体策略类即可;
  • 客户端可以无差别地通过公共接口调用,利用里式替换原则,灵活使用不同的算法策略;
  • 提供了一个算法族管理机制和维护机制。

缺点:

  • 客户端必须要知道所有的策略,以便在使用时按需实例化具体策略;
  • 系统会产生很多单独的类,增加系统中类的数量;
  • 客户端在同一时间只能使用一种策略。

适用环境:

  • 系统需要在一个算法族中动态选择一种算法,可以将这些算法封装到多个具体算法类中,这些算法类都有共同的基类,即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调用任意一个算法,客户端可以使用任意一个算法;
  • 不希望客户端知道复杂的、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在具体策略类中封装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提高算法的安全性。

欢迎关注知乎专栏:Jungle是一个用Qt的工业Robot

欢迎关注Jungle的微信公众号:Jungle笔记

发布了15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41 · 访问量 1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inat_21107433/article/details/102984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