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贞观永乐多有用兵,耗费钱粮很多,却还能形成盛世?

贞观不了解,说说永乐吧。永乐大工的财力来源主要就是靠下西洋。所以说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文官们是多么的不要逼脸。

根据大明会典的记载,在大明的朝贡封贡贸易体系里,朝廷是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购外邦进贡的物品的,赏赐给外邦的物品也是有价格的。这个价格有多变态呢?比当今美帝做生意还要暴利。比如外邦进贡的象牙,暹罗的质量最好,不过500文一斤,其他小国的才几十文一斤。别管啥稀奇珍贵的玩意,基本就没有超过一贯一斤的。而大明赏赐的瓷器等等,动辄几千文一个,这些瓷器也就是普通官窑的量产器物。郑和下西洋,实际上是满世界的倒腾货物贸易,定价嘛,可以参照明会典。这些拉回国的货物,除了自用的部分,都在市场上卖了。从国外几十文成本买的象牙,卖出去能挣多少钱,大家可以自己想象。当世第一做生意会赔本?你当大明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大清?

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文官们死命反对下西洋的理由:加重百姓负担,耗费甚居根本就不是那回事。文官们反对的根本原因:下西洋的贸易利润直入皇家内帑,不进国库,官员们一个子的好处都捞不着。在宣宗不得已停了下西洋后,下西洋船队被江浙的大财阀全盘接手,挣的盆满钵满(文官们自然获得了好处)。后面的沿海倭寇之乱,很大一部分是大财阀的白手套。嘉靖朝名将朱纨是比戚继光还要早的在抗倭上有实质贡献的人,结果呢?动了财阀的利益,被言官们逼的自杀。

下西洋这么挣钱,是不是被皇家拿来挥霍享受了呢?也不是。这些钱绝大多数都被用在了大工和军事上,修北京城、修大运河、修永乐大典、修武当山、五征漠北赏赐的大头,都是从皇家内帑出的钱。只靠国库出钱,文武官员们可没那么高的干活积极性。

永乐大帝的文治武功,可不仅仅靠高超的驾驭技巧,雄厚财力支撑下的不吝赏赐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财力的来源,正是下西洋。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ratels/p/12322805.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