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单例模式来打造ActivityManager类

单例(Singleton)模式

定义

单例模式是一种对象创建型模式,使用单例模式,可以保证为一个类只生成唯一的实例对象。也就是说,在整个程序空间中,该类只存在一个实例对象。

GoF对单例模式的定义是: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存在,同时提供该实例加以访问的全局访问方法。

使用场景

确保某个类有且只有一个对象的场景,避免产生多个对象消耗过多资源,或者某种类型的对象只应该有且只有一个。

uml图

角色介绍:

  1. Client--高层客户端
  2. Singleton--单例类

实现单例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构造函数不对外开放,一般为private
  2. 通过一个静态方法或者枚举返回单例类对象
  3. 确保单例类的对象有且只有一个,尤其是在多线程环境下
  4. 确保单例类对象在反序列时不会重新构建对象。

单例模式的各种写法

饿汉式

代码:

class Hungry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HungrySingleton singleton=new HungrySingleton();
    //构造函数私有
    private HungrySingleton(){}
    //静态方法获取实例
    public static Hungry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
    }
}

优点:饿汉式在类创建的同时就已经创建好一个静态的对象供系统使用,以后不再改变,所以天生是线程安全的。

缺点: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可能getInstance永远不会执行到,但是执行了该类的其他静态方法或者加载了该类(class.forName),那么这个实例仍然初始化了

懒汉式

代码:

class Lazy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LazySingleton singleton;
    //构造方法私有
    private LazySingleton(){
    }
    //synchrocized 保证了同步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LazySingleton getInstance(){
        if(singleton==null){
            singleton=new LazySingleton();
        }
        return singleton;
    }
}

优点:单例只有在使用时才会被实例化,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
缺点:synchrocized是getInstance方法在多线程情况下保证单例对象唯一性手段,细想一下,即使singleton在第一次的时候已经被初始化了,每次调用getInstance方法都会进行同步,这样就会消耗不必要的资源,这也是懒汉式存在的最大问题。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这种情况。

双重检查锁定(Double Check Lock(DCL))

代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使用volatile关键字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sInstance=null;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s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sInstance == null) {
                    s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stance;
   } 
}

在getInstance方法中对instance进行了两次判空:第一层判断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同步,第二层的判断则是为了在null的情况下创建实例。


下面详细说明这个问题:
假如线程 A 执行到了sInstance = new Singleton();语句,这看起来是一句代码,但在句代码大致做了三件事:

  1. 给 Singleton 分配内存,
  2. 调用 Singleton 的构造函数,初始化成员字段。
  3. 将 sInstance 对象指向分配的内存空间(这个时候 sInstance 就不是 null 了)

由于java编译器是允许处理器乱序执行,上面的第二,第三的顺序是无法保证的,就是说上面的执行顺序可能是 1,2,3 也可能是1,3,2。这样就有问题了,如果线程A中执行的顺序是1,3,2,那么在3执行完毕,2 未执行之前(这个时候 sInstance 就不是 null),被切换到线程B上,由于sInstance不为null,所以线程B直接获取了sInstance,由于这个sInstance没有执行2,所以使用时会出现错误。

上面就是DCL失效问题。

在jdk1.5 以后,SUN注意到这个问题,调整了jvm,具体化了 volidate 关键字,所以在jdk1.5以后使用volidate就可以保证sInstance 对象每次都是从主内存中读取,就可以使用DCL的写法来完成单例模式。

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第一次执行getInstance时才会被实例化,效率快。
缺点:第一次加载时反应有点慢。

静态内部类

代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构造函数私有
  private Singleton() {

    }
    //获取实例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sInstance;
  }

    /**
 * 静态内部类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s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了线程安全,也保证单例对象的唯一性,同时也延迟了单例的实例化,所以推荐使用这种方法来打造单例模式。

枚举

代码:

public enum Singleton {
    INSTANCE
}

枚举写法简单,枚举实例的创建时线程安全的,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是一个单例。

在Android中运用

我们在应用中经常需要关闭页面的操作,如果直接使用finish(),有很多效果达不到,这就需要我们对Activity进行统一管理

Android系统有自己的Activity管理机制,也就是 Activity Stack(栈)。奉行着 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的原则。那么我们就通过Stack来进行Activity的管理。

实现包括:添加Activity到堆栈、获取当前的Activity(堆栈最后一个)、结束当前的Activity(堆栈最后一个)、结束指定的Activity、结束指定类名的Activity、结束所有的Activity等方法。

ActivityManager管理类

/**
 * Activity管理类
 */
public class AppManager {

    private static Stack<Activity> activityStack;

    private static AppManager instance;

    private AppManager() {
    }

    /**
     * 单一实例
     */
    public static AppManager getAppManager()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AppManager();
        }
        return instance;
    }

    /**
     * 添加Activity到堆栈
     */
    public void addActivity(Activity activity) {
        if (activityStack == null) {
            activityStack = new Stack<Activity>();
        }
        activityStack.add(activity);
    }

    /**
     * 获取当前Activity(堆栈中最后一个压入的)
     */
    public Activity currentActivity() {
        Activity activity = activityStack.lastElement();
        return activity;
    }

    /**
     * 结束当前Activity(堆栈中最后一个压入的)
     */
    public void finishActivity() {
        Activity activity = activityStack.lastElement();
        finishActivity(activity);
    }

    /**
     * 结束指定的Activity
     */
    public void finishActivity(Activity activity) {
        if (activity != null) {
            activityStack.remove(activity);
            activity.finish();
            activity = null;
        }
    }

    /**
     * 结束指定类名的Activity
     */
    public void finishActivity(Class<?> cls) {
        for (Activity activity : activityStack) {
            if (activity.getClass().equals(cls)) {
                finishActivity(activity);
            }
        }
    }

    /**
     * 结束所有Activity
     */
    public void finishAllActivity() {
        for (int i = 0, size = activityStack.size(); i < size; i++) {
            if (null != activityStack.get(i)) {
                activityStack.get(i).finish();
            }
        }
        activityStack.clear();
    }

    /**
     * 退出应用程序
     */
    @SuppressWarnings("deprecation")
    public void AppExit(Context context) {
        try {
            finishAllActivity();
            ActivityManager activityManager = (ActivityManager) context.getSystemService(Context.ACTIVITY_SERVICE);
            activityManager.restartPackage(context.getPackageName());
            System.exit(0);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以上代码来自Android源码设计模式android Activity管理类(全局管理Activity)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gxl1995/p/905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