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哪吒的故事,我命由我不由天

对于做技术的来说,自信也很重要。

为什么呢,有时候上级分配的任务,要学会思辨的执行,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执行。那不成了机器人了。要经过思考分析决断,其实,没准你可以做的更好。比如客户提出来的需求,或者其他权威机构提供的技术方案,如果你觉得他们都是权威,都是对的。不加思考照做就行,那么这很难是一套好方案。即便他是再厉害的人物,人无完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都是对的,或在某种场景下是合适的。客户提的需求,也要经过思辨的换为思考的想一样,没准你能做的比他提的更好,没准你能去引领一下客户,而非是他想要个月亮,你也能造来一个。其实经过你的思考和引导,你可以更好的实现他的目的。

以下这些内容,不是胡编乱造胡扯。它表达的一种观点,一种想法,一种思考。

做技术的就一定要分享些代码才是纯粹的做技术吗?其实技术和某种开发语言都是工具,最终目的都是要达到目标提高效率。这,才是根本。目标是明确的,而达到目标的途径千千万。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会种地的不叫好农民。会灵活使用合适的工具,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播种适合的农作物,这才是好的农民。不但是要生产粮食,而且要更高效,更高产,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最近一部电影很火,《哪吒之魔童降世 》。短短上映几天,票房早已过亿。

其中有一幕戳中不少人的泪点,李靖愿意用自己的命还换哪吒的命,在元始天尊门前,小云云问李靖:“哪吒是你什么人?”

李靖朗声回答:“他是我儿”。

当哪吒在风火轮里看到回放那一幕,他的眼眶里盈满了泪,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

印象中一般父亲的角色都是默默无闻,不善言谈,不善表达的。所以电影中李靖私下里的吐露心声,不但感动了哪吒,也感动了台下的观众。尤其是男同胞,那些已为人父的男同胞,在孩子面前从来不善于表达的爱的男同胞,如同感同身受,默默的付出被孩子理解和认可时的感受。

现在的孩子并非都理解父母的爱,觉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就像剧中的哪吒,之前一直没体会到父母的爱。父母管的那么严,也不陪自己玩。

也就是这位读者发出的一个问题:

既然我们的命运都是被设置好了,那么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这个结果,或者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本书,叫《了凡四训》相信很多人看过一本书。(不建议太年轻的读者去看,30岁之后在去看吧)

书的作者是袁了凡,他自己一生都被一位算命的先生算准了,自己什么时候考取功名,什么时候获得第几名,几乎前半生的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被算命先生算对了。

原文是这样说的:

孔(算命先生的称呼)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

以至于,什么时候寿终正寝,算命先生都给出了具体的时间(53岁)

53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而这一切都被一一算准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公元1567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从此以后袁了凡和上述这位读者,都发出了一样的感慨:

既然我们的命运都是被设置好了,那么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袁了凡,此后就被命数绑定,反正这是命中注定的,该来的都会来,逃都逃不掉,索性就这样把,认命了。

直到有一天袁了凡遇见云谷禅师,跟他探讨了人生的礼数,命运的变化,于是袁了凡以身作则。

………(中间省略好多)

居然到最后,因为自己的种种努力,完全的改变了下半生的命运,不仅家庭幸福,膝下有子,而且终年74岁。

所以袁了凡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并且,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立命之学”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

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写了这部《了凡四训》

所以我想以这一则故事告诉这位读者什么呢?

“命由自己求,福由自己造!”

“自信一点,勇敢一点。你是自己的主宰,而不是总活在别人眼里。”

发布了12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65 · 访问量 38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8864/article/details/100106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