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远方的你们

钱往往不是单独来的,跟着而来的,还有更广阔的眼界,更宽容、更积极和更正面的心态。

我想,我要么去搞钱,要么就去搞文化。

这篇文章是搞钱的。


观念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从父母那里了解钱是怎么回事的。

一对贫困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时,只会说:“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喔,努力学习能去世界500强公司工作”。

结果,他们的孩子可能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同时也秉承了贫穷父母的理财方式和思维观念——要知道,由于家长的灌输,这些观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形成了。

而有财商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是说:“努力学习能发现并将有能力收购好公司,努力学习可以雇佣比自己更聪明的人”。

当理解了正确的理财观念那一刻时,三观被改变了。


陷阱

问:人为何会焦虑?

佛曰:无明(没想明白、没有智慧,受到错误的认识支配),或是,贪婪(欲望超过合理的程度)。

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份工资收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有恐惧和贪婪之心。

他们感到恐惧,于是去工作,希望钱能消除恐惧,但钱不可能消除恐惧。

没钱的恐惧会刺激我们努力工作,恐惧追逐着他们,他们只好又去工作,希望钱能消除恐惧,但还是无法摆脱恐惧。恐惧使他们落入工作的陷阱,挣钱——工作——挣钱,希望有一天能消除恐惧。

当他们得到报酬时,贪婪或欲望又开始让他们去想所有钱能买到的东西。

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模式:“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

他们的生活就是在无穷尽地为这两种感觉而奔忙:恐惧和贪婪。

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

摆脱这种模式:

  • 一要学习正确的理财观念;
  • 二不要老是让情感控制思考,为钱去工作,这样不经思考的发财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

正确的理财观念

正确的理财观念,首先得明白资产和负债的区别。

  • 资产:能把钱放进您口袋里的东西;
  • 负债:能把钱从您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如果弄懂了 资产 和 负债 的区别,您大概超越了 60% 的人了。

孩子秉承了贫穷父母的理财方式和思维观念,如果从正确的理财观念看,他们买的必需品其实大部分是负债的,所以说他们陷入了一种不经思考的忙碌生活“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

比如,现在一个亲戚暴富,送辆 485 系列的法拉利跑车。

这是【资产】还是【负债】?

您可能会想,法拉利啊,还是 458系列,这兑成现金都能值 400多万了,出去溜一圈瞬间满格啊!

这时候代替您思考的其实是感觉,您想一想,您养一辆法拉利得多少钱?

光法拉利的购置税就得 38万,更别提给车上保险或者上牌照了,这些大大小小需要花钱的地方加起来就至少得 50万

还有维修和保养的钱呢?之前论坛上说,搞坏了一个减速带,据说维修费就要 6位数……

别怪我不仁义,打碎大家白日做梦的梦想,其实我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减速带都可以怼掉您半年收入了,而且即使不出故障,像普通人,开辆法拉利,除了能给带来点虚荣心以外并不能带来收入。

相反,还要为它大把大把的撒钱。所以,法拉利对普通人来说,不是资产,而是负债。

同理还有我们自住的房子,表面上我们是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但买来后,我们还要为它付税,还贷,装修等等,有的小区还得交物业费。

这些都需要不断地花钱。除非您有意将房子卖掉或者出租收租金,不然房子真的不能算是您的资产。

最可惜的是,机会与他们失之交臂了。

因为单纯的存钱或者还房贷,会蒙蔽人们的双眼,使人们看不到事实发展的真相,他们会因此错过更多更好的使资金增加的机会。

大部分穷人和中产阶级都是为钱工作,而富人则创造金钱。

金钱其实不是真实的资产,只是我们大家都认可的东西。

我们唯一的、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们的头脑。

如果大脑受过良好的训练,转瞬间就能创造大量的数字。

所以,最重要的是教育( 学习 和 实践 ):运用财务智慧 --> 使用金钱 --> 创造金钱 --> 保全金钱。

我想现在您会明白,为什么每当我听见父母们说“我的孩子在学校受到良好教育,学习很棒”时,我总是会默默地摇摇头,这种教育也许的确是很好,但是这真的足够吗?


方法就在俩耳之间

学习怎样让钱(支配钱)为自己所用将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学习的过程,或许会持续一生。

大多数人上了四年大学后,教育也就到头了,可我知道我会一辈子去研究钱这东西,因为我研究得越深,知道的东西也就越多。

大多数人从不研究这个题目,他们去上班,挣工资,而后去开销,总也不明白为何老被钱所困扰,于是以为多点钱就能解决问题,却几乎没有人意识到缺乏财务知识才是他们真正的问题所在。

很多人在购物时都会有类似的困惑:我并没有买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呀,怎么每个月的花销这么大?逛个超市买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呀,怎么每次去都得花大几百!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分清楚什么是“必要”,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想要”。

  • 必要:维持基础的物质生活所需的东西;(衣食住行)
  • 需要:在必要之上,改善物质生活质量的;(衣食住行上几个档次)
  • 想要:欲望的写照。

比如:

  • 我吃一个馒头可以饱腹,但是我去吃了碗面。 --->  馒头就是必要,面就是需要。
  • 我不想吃馒头,也不想吃面,我只想去吃一顿豪华大餐! --->  豪华大餐就是想要。

比如:

  • 我住个单间足够安身,但是我却住了个一室一厅带独立厨卫的套房。 --->  单间就是必要,一室一厅带独立厨卫的套房就是需要。
  • 我嫌弃单间太过狭小,一室一厅带独立厨卫的套间位置不好,最后挑了个高级公寓里带精装修的两室一厅,另外一个房间正好可以用来做书房。 ---> 带精装修的高级公寓就是想要。

一般而言,我们花在“想要”上的钱多了很多,实在是克制不住。

没关系,刚开始都是这样的,您可以这么做:

  • 开始记账,或者再懒的话,可以直接翻翻你的支付宝消费账单,把那些买完用不上的东西都圈出来,避免下次再买。
  • 要是实在搞不清你的需求和欲望。再送你个简单粗暴的口诀,买东西之前扪心自问:
  • 这个不买会死吗?
  • 以后买会死吗?
  • 买个便宜的会死吗?

强者的道德

生活中可爱的事情太多啦,在哲学方面。

我最喜欢的哲学家是尼采,尼采最打动我的是两点。

  • 他非常强调一个人强健的生活本能,一个人要热爱生活,要有生命的活力。
  • 他认为人要有高贵的精神追求。

这两点特别打动我,这和我个人十分契合。  

任何影响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本人不具备某些因素的话,再好的东西也影响不了。

当你遇到了,也就被唤醒、被点燃了。

其一是:强者的道德

强者的道德,其内涵包括健康的本能(对一切呈一种健康的接受本能)、坚强的意志独特的自我进取的精神、自强等等。

弱者的道德,其内涵包括本能的衰退、意志的懦弱、无个性、守旧等等。

这里面我最喜欢【自强】的精神,在看透生死之后,既然必然要死,为何还要苦苦拼搏 ?

舒舒服服过日子,什么好吃就吃点,什么好玩就玩玩,也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人 30 岁后,会有家庭和事业,那时的人的想法除了奋斗还是奋斗。

因为,他们找到了【生活对他们的期待】,努力工作不仅对事业好,还可以照顾家庭,这是他们的【使命】。

用宇宙的眼光看,人生的确是虚无的、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就因此抛弃生命吗? 

以【强者的道德】为证,自然对意义是冷漠的,可我却不能忍受自己在一个无意义的宇宙中度过无意义的生命。

我不仅不会抛弃生命,还会热爱生命,因为热爱,我就要为生命创造出一种意义来。

我想,生命的意义就是成为你自己,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每个人自身从宇宙里承载着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独特性,那是一个人生存的核心,把它实现出来,就是每个人的人生使命。

但大家都在逃避自我,主要是两个原因:

  • 怯懦;
  • 懒惰;

在这两个原因中,懒惰是更主要的初始的原因,大多数人的懒惰造成了普遍的平庸,而这就使得怯懦好像有了理由......

想想,你只有一个人生,你死了,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代替你活;你的人生虚度了,没有人可以安慰你,你还有必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吗!

黑客帝国里的母体,火影忍者的无限月读,头号玩家里的绿洲,都能让身处其中的人体会到极致的快乐,如同生活里的酒精、毒品、买买买、一部分的电子游戏,在这些里,人们能感受到快乐,但它们都是虚幻的,是真正的无意义。

那,您,是想要 【虚幻的快乐】还是【真实世界的千般滋味】?

请选择一个吧,或者各占比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 。

在真实世界里,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在于我们试图控制自身无法控制的东西。

当我们总想着去控制超出自身能力的事物时,只会徒增痛苦,当面对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时,我们唯有随时预想好各种准备,才不会惊慌失措,突破自己的边界,认知升级,增加自己的反脆弱性。

我个人,坚持【斯多葛派】二分法:

  • 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事;
  • 有度量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
  • 拥有睿智区别以上两类事,做到真正的上善如水,宠辱不惊,无欲则刚。

如果一个人真的看透了生死,TA肯定不是消极的,TA就像一个游戏高手,能把握住时间的一分一秒,“更积极”也“更超脱”。

所谓 “更积极”:是通过学习和思考,发现自己内在的特殊禀赋。   而后TA就能够分清主次,在正确的方向上拼搏,去争取TA真正想要、对TA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所谓 “更超脱”:当TA在拼搏的过程之中遭到无与伦比的打击时(真正的痛点,无从超越),却又能够用一种超脱的眼光看待。


投资

有强者的道德还不够,至少钱的方面是不够的。

您得花些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财商,增强您的动脑能力(越用越灵),从而增加您的资产而不是负债。

其实您一直都在投资......

投资分为俩类:

  • 宏观层面的【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国家的“铁公鸡”建设(钱变成了铁路、公路、机场);
  • 微观层面的【金融性投资】:个人决定自己资金的去向(放家里、放银行、投股市、债市等等)。

您也看见了,放家里、放银行、投股市都是【金融性投资】。

也就是说,储蓄和投资是等价的。

你跟我说,你不懂金融,我就不投资,我就存银行。

其实,当您存到银行的时候,您已经做了投资决策了,只不过您对这种投资比其他投资熟悉一些罢了。

换句话说,哪怕您不投资,也是在投资,只不过是一个比较消极的投资啦。

如果您想让钱为自己工作,而不是自己为钱工作。

那么您应该重视财商的教育了,直接把钱存银行,不就相当于雇了一个员工,却不让TA干活?


时间的杠杆:让金钱贬值

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快,所以,钱被贬值了,那么中国以后也会这么快吗?

我们通过政策决定方向:一带一路。

中国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实现了每年8%的指数增长,除了中国人勤劳勇敢。

另外有两个数学上的原因:

  • 一是因为最初的基数小,能够持续高速增长。
  • 二是过去国内市场空白一片,供不应求,国际上其它国家人均财富,比中国高很多,相比中国过去的生产能力,购买力近乎无限。

但是4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平均水平,总的经济体量已经世界第二,占全世界的18%。

那么中国还能不能维持过去的增长速度呢?

从数学上讲,根本做不到。

我们就假定中国经济能够按照每年6%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虽然比过去慢了一点,但是比全世界3%的平均水平快很多。

再过40年,中国GDP大约能增长10倍。而全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只有3%左右,再扣除中国的贡献,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增速只有2.34%左右,这样增长40年,只能增长1.5倍左右,那时中国GDP大约占到全世界50%。

这时候矛盾就出现了,中国以外有全世界4/5以上的人口,总的财富仅仅和中国一样多。

那时,全世界都没有足够的财富买得起中国不断制造的产品和不断提供的服务。

这时只有两个办法:

  • 一个是提高世界其它地区的购买力和经济增长;
  • 另一个是让中国经济增长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后者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于是借钱给其它国家购买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当然中国可以换得一些战略资源,同时让世界其它国家也维持足够高的经济增长,以便它们能维持购买力,并且还得起钱,就是中国不得不做的事情了。

而这就是“一带一路”要实现的目标,至于投资和贷款能否拿得回来,那要看操作的水平了。

在历史上,19世纪的英国,二战后的美国,以及80年代的日本,都是资本输出国,因为你不输出资本,大家就买不起你的东西,而你也就无法维持体面的经济增长。

中国10年前不提“一带一路”的事情,一是因为还没有必要性,二是因为自己的钱不多;近几年才提出,是因为今天中国正好从处在人均GDP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变成高于平均水平的转折点上。因此在商业和资本两个层面全球化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所以说,增长还在继续。

正因为储蓄和投资是等价的,只要我们活着在消费,您就没有办法逃避储蓄这个事,您就避免不了储蓄和投资的决策。

换句话说,投资这个事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您是回避不了的,只不过是看我们做的投资决策是好还是坏,是聪明还是消极。


金融

 


会计


收入法


行为经济学

 

 


量化交易

发布了131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32 · 访问量 5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1739364/article/details/10443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