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象学标准及python实现

划分方法

方法1

划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象学标准
气象学规定:

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称为入春
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不低于22℃,称为入夏
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称为入秋
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称为入冬

方法2

现在全国统一四季划分法:在全国有个统一的划分四季标准:连续五天平均气温升到高于10℃,那么杨柳吐绿,春天来临;如果降至低于10℃,那么,梧桐叶落,冬季开始。

用同样的道理,也确定出22℃是夏季开始和结束的指标:连续五天平均气温22℃以上的时期就是夏季;当温度在22℃和10℃之间,这段时期就是秋季。

方法3

气候季节特指从天气气候的角度划分的季节。陈峪告诉记者,气候季节划分指标的依据是候温法,是张宝堃先生于1934年提出来的,至今仍在气象业务中使用。

我国古代将5天称为一候,候温即5天的平均温度。但在气候季节划分中,不是固定的5天,而是采用5天滑动平均值,即以当天及前4天为一组计算平均值。根据《气候季节划分》,春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且小于22℃,夏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2℃,秋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等于10℃,冬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10℃。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季节的特点,《气候季节划分》划分四季分明区(即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均出现的地区)和四季不分明区(即一年中有一个或多个季节不出现的地区)。

对当年气候季节的划分,在初次判断的基础上,《气候季节划分》针对某一气候季节出现过早的情况(早于常年日期15天以上),增加了二次判断,使季节的划分更加科学合理。

那么,如何判断当年气候季节开始和结束时间呢?陈峪说,基于当年日平均气温序列计算5天滑动平均气温,对当年季节起始日进行初次判断。如果初次判断的起始日期比常年日期偏早15天以上,需进行二次判断,最终确定该季节起始日期。另外,以某一气候季节起始日的前一日,作为上一个季节的终止日。

参考资料

[1] 划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象学标准 2011.4;
[2] 科普:一年四季有5中划分方式,你知道几种
[3] 标准解读《气候季节划分》2016.6;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6713695/article/details/1316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