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学习笔记——类与对象(一)

对象:现实中对象的模拟,具有属性和行为。

类:同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和行为。

将同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和行为进行抽象就形成了类,类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函数封装在一起,隐藏细节并对外提供接口。

定义对象时,需要通过构造函数对对象进行初始化。删除对象时,需要通过析构函数对对象占用的资源进行释放。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抽象,封装,继承,多态。

抽象:对同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和行为进行概括,形成共同性质的类

  • 首先注意问题的本质及描述,其次是实现过程或细节。
  • 数据抽象:描述某类对象的属性或状态(对象与对象相互区别的物理量)。
  • 代码抽象:描述某类对象的共有的行为特征或具有的功能。
  • 抽象的实现:通过类的定义。

抽象实例——钟表

  • 数据抽象
    • int hour, int minute, int second
  • 代码抽象
    • setTime(), showTime()
class Clock{
    public:
        void setTime(int newH, int newM, int newS);
        void showTime();
    private:
        int hour, minute, second;
};

封装:将抽象出来的数据和代码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类

  • 目的:增强安全性和简化编程,使用者不必了解具体的实现细节,而只需要通过外部接口,以特定的访问权限,来使用类的成员。
  • 实现封装:类声明中的{}

public和private 代表特定的访问权限

setTime(...), showTime() 对外接口

int hour, int minute, int second 隐藏的细节

继承:在已有类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形成新的类。

首先可以把已有类的属性和行为全部继承,在这个基础之上,增加新的属性和行为,形成一个新的类。有利于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有利于代码和设计的重用。

多态:同一个名称,在程序中可以代表不同的行为

  • 目的:达到行为标识统一,减少程序中标识符的个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kzynih/article/details/8117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