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心理学》第四篇——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

第四篇先介绍了一些恐惧症的案例,然后说了心理学三大门派对恐惧症成因的看法,最后用一个案例介绍了特定对象恐惧症的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

特定对象恐惧

和社交恐惧的区别就是他是对某个特定对象产生恐惧,这个对象可以是刀,可是是某种生物,也可以是一棵树。面对恐惧的对象时,会引起像社交恐惧一样的“惊恐发作”。

 

三大心理门派对恐惧症的看法

精神分析主义的看法:

精神分析主义认为造成这种恐惧症的是人的“防御机制”中的投射。所谓投射,就是将自己不被接受的动机或意愿强加于他人身上。和转移很相似,但两者并不一样。举个例子,就是一个人认为他是一条狗,然后投射他人身上就会你认为他人也是一条狗。这就是“投射”。而“转移”则是,你认为一个人是一条狗,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你不能这么做,这时候你就会把目标转移到一个能为大众接受的目标身上,从而认为新的目标是条狗。这就是“转移”。

运用上面所说的,举个例子,有一个恐刀症的人。为什么他会恐刀呢?那是因为他潜意识里有一种破坏的冲动,防御机制不让,所以把这股冲动投射到了刀上,这时候患者潜意识就会觉得这个刀有破坏的冲动,回伤害他。从而导致恐刀症。

行为主义的看法:

行为主义认为造成恐惧症的原因是条件反射。没错,就是之前恋物癖一篇所讲到过的条件反射。原理就不细说了。直接举个简单明了的例子就是:把一个男婴和一个小白鼠放在一起,这个男婴不会害怕这个小白鼠。然后把小白鼠拿走,在男婴周边放噪音,会使男婴很不安,很害怕。再把男婴和小白鼠放在一起,并放噪音,重复多次之后,把噪音拿走。再把男婴和小白鼠放在一起,男婴会害怕小白鼠。这就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了。而这个条件反射导致了这个男婴对小白鼠的恐惧症。这种恐惧症甚至可能会使男婴对小白鼠的恐惧泛化成为对带毛皮之物的恐惧症。

人本主义的看法: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一种本能,就是希望自己越来越好,而且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综上两点,人活着的主要推动力就是好学!而恐惧症这东西,在人本主义看来,就是“学”来的。所谓的“学”,具体来说就是:替代经历和被告知经历。

替代经历就是把自身带入到情景主角当中,比如说:一个男孩在医院牙科室外等待拔牙,但是听到室内有人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声,这时候男孩会把自己带入进去,认为自己也会这样,于是男孩很害怕,逃出了医院,就此落下害怕治牙的病根。这就是替代经历,看到别人受伤的经历或是感到强烈的恐惧,都足以让旁观者产生恐惧心理。

被告知经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小男孩被告知狗是很危险的,而且再三被警告狗很危险,重复多次也可能会使小男孩产生对狗的恐惧症。

 

系统脱敏疗法

如何治疗特定对象恐惧症呢?篇内提到了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学会放松技巧。心理医师教给患者一套放松自己的方法。

第二步:建构恐惧等级。就是让患者吧能引起他们恐惧的事件或情景按厉害程度排一个顺序,从最小恐惧到最大恐惧。在建构过程中患者就已经间接或直接置身于让自己恐惧的场景中了。

第三步:系统脱敏。让患者按由自己建构的恐惧等级,从最小恐惧等级开始,反复想象使患者恐惧的刺激事件(有实物的用实物)或情景,当患者克服一个当前恐惧等级之后,就让患者经历下一个恐惧等级的情景,当患者感受到恐惧焦虑时,就让患者按第一部的放松方法放松自己,然后继续,直至患者克服最高恐惧等级,也就是痊愈了。

系统脱敏疗法看似和逐级暴露疗法很相似,但还是有区别的,即逐级暴露疗法不需要放松和想象。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louis531/article/details/81706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