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心理学》第二篇——恋物癖

什么是恋物癖?

通俗点说,就是你很喜欢一样东西,以致于你对着这种东西产生性兴奋,这种东西能让你自慰达到性高潮。这就是恋物癖。当然啦,正常的能刺激生殖器官的性道具的爱好不属于恋物癖。

 

造成恋物癖的原因

在如何形成恋物癖这方面,属于心理学的三大门派中的精神分析主义和行为主义(还有个“人本主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首先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是条件反射造成的。说起条件反射,是不是很熟悉这个名词?是的,就是高中时生物课上教的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人与动物在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能够具有的对某些固定的刺激做出的反应,也就是本能。而条件反射是能后天学习形成的。举个例子就是:狗看到好吃的肉会很想吃那块肉,但是你不让它吃。它很馋啊,馋的不停地流口水啊。然后,再换到另一个情景,这次就没有肉了,你只是对着这只狗敲铃铛,这狗估计会把你当成傻子,鸟都不鸟你,口水就更不会流了(毕竟没肉嘛对吧)。现在就要说明条件反射这到底是怎样的了。你先敲铃铛,然后把肉拿出来,然后重复多次,到最后,你只要敲铃铛,就算没把肉拿出来,这狗也会流口水。这里就是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说完条件反射,正式回到原来的主题。为什么会形成恋物癖呢?这里也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男孩在某次性高潮中无意间看到了一双袜子,反复多次,就有可能使这个男孩形成“恋袜癖”。

说完行为主义,再说说精神分析主义的看法。精神分析主义认为恋物癖是由人自身的“防御机制”造成的。

什么是防御机制?

佛洛依德提出人有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很强大,能左右人的很多选择。为了防止潜意识中不被社会接受的冲动冲进意识,人的心理生来就有一种功能,也就是“防御机制”。它负责的就是防止潜意识冲进意识。防御机制有三个功能:①转移:将不被接受的冲动从原有对象身上转向较安全的,或是威胁较小的对象身上。②压抑:将不可接受的想法或动机排出意识。③否认:拒绝接受或面对令人痛苦的现实,以达到自我保护。(这里只介绍这三个,实际上不止这三个)

说回来,佛洛依德认为恋物癖的成因是男人对他们小时候发生的“阉割焦虑”的防御。

什么是阉割焦虑?

佛洛依德认为小男孩长到一定时候,会对自己的母亲产生性欲,但是这不行啊,这不得被老爸打死,要被切小鸡鸡的呀。所以这小男孩就很慌啊,很焦虑啊。这就是阉割焦虑。

佛洛依德认为如果上面所说的小男孩顺利解决了阉割焦虑,顺利度过发育这一阶段,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果解决不掉的话,那么他体内的防御机制就会触发,并把他的性冲动转移动现实中威胁较小的对象。这就形成了恋物癖。

 

如何治疗恋物癖?

篇内提到了满灌疗法。所谓满灌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往死里灌咯。用什么灌?用患者最喜欢的东西灌,也就是恋物癖中的“物”。具体做法就是让患者看着正常的刺激物(比如美女照片),一边进行性幻想一边自慰,然后达到性高潮后立刻进行下一轮(如果做不到,就十分钟之后),而这次用的刺激物就是恋物癖患者喜欢的“物”,不管多没有兴趣都要开始,如果在这段过程中患者又有了性冲动,则立马换上正常刺激物,并再次达到性高潮,然后又再拿起异常刺激物开始下一轮。重复这一过程55分钟。这就是“满灌”。在10~15个疗程过后,大多数恋物癖患者都会觉得异常刺激物非常无聊,甚至恶心,进而彻底抛弃它。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louis531/article/details/81703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