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01-模糊理解

  一、概念:

     设计模式,别人都说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的模型胚子,不管你们是多么的杂乱无章,只要经过它们的改造,表现出来的就都会是工工整整,标标准准的。而我觉得更确切的比喻应该是像一个制砖块儿的模具,虽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砖块儿,不仅要结实,也要外表光滑才能称为一块儿好砖头。但是我却知道只有砖块儿 的模具首先光滑了,才行。所以我们必须拥有制砖模具,而且种类也要多,虽然网上说 的是23种,但我认为不管多少,实用,有用,才是硬道理。

        作为一个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不经意我们就用上了,当然这只是习惯成自然。我们也必须知道这些个模具一个个的名字。因为有些东西有了名称就更容易被人记住,被人继承和传播交流。

 下面是23中设计模式的分类:

Ø 接口型模式: Adapter( 适配器 ) 模式, Facade( 外观 ) 模式, Composite( 组合 ) 模式, Bridge( 桥接 ) 模式

Ø 责任型模式: Singleton( 单例 ) 模式, Observer( 观察者 ) 模式, Mediator( 中介者 ) 模式, Proxy( 代理 ) 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链模式 ),Flyweight( 享元 ) 模式

Ø 构造型模式: Builder( 生成器 ) 模式, Factory Method( 工厂方法 ) 模式, Abstract Factory( 抽象工厂 ) 模式, ProtoType( 原型 ) 模式, Memento( 备忘录 ) 模式

Ø 操作型模式: Template Method( 模板方法 ) 模式, State( 状态 ) 模式, Stratege( 策略 ) 模式 ,Command( 命令 ) 模式, Intepretor( 解释器 ) 模式

Ø 扩展型模式: Decorator( 装饰器 ) 模式, Iterator( 迭代器 ) 模式, Visitor( 访问者 ) 模式

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总体来说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

创建型模式,共五种: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共七种: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型模式,共十一种: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其实还有两类:并发型模式和线程池模式。

总之,好的设计模式能让你写的一个好的系统架构。

二、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1、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开闭原则就是说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和升级。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后面的具体设计中我们会提到这点。

2、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里氏代换原则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LSP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里 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 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 From Baidu 百科

3、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这个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真对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

4、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还是一个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的意思,从这儿我们看出,其实设计模式就是一个软件的设计思想,从大型软件架构出发,为了升级和维护方便。所以上文中多次出现:降低依赖,降低耦合。

5、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为什么叫最少知道原则,就是说: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的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6、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原则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猜你喜欢

转载自860793364.iteye.com/blog/227655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