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网络结构

本博客是本人看网上其他人文献资料的总结,有不好的地方恶意在评论指出,下面有其中几篇可以参考的文献。

一、OSI 简述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OSI模型的第一层,这一层包括了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光纤、网线、中继器等、最后的信号传输也会通过物理层来实现的,通过介质来传输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

OSI模型的第二层,在这一层控制网络层和物理层的通信,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 (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如交换机就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他需要将帧进行解码然后发送到正确的接收端,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网络层(Network Layer):

OSI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有多个网络节点时,需要把A的数据发送到B就需要通过路由器来查找正确的节点路径来找到对方的IP地址,在这层中就有了IP协议。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OSI模型的第四层,在网络层中说道了是将A节点的信息发送到B节点,但发送的数据是否可靠有效就不清楚了,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在我们最常说的TCP 和UDP就是在这一层的,这是通过窗口化的分段形式来发送数据,就是把一大段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截成小的片段进行发送,再到目的地进行重组。

会话层(Session Layer):

OSI模型的第五层,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维持和终止通信。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就是不需要自己手动去建立通信,手动寻找通信路径,手动确定通信是否结束,就有了会话层,他会自动帮你建立通信,寻找通信地址,结束通信。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OSI模型的第六层,表示层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通俗讲就是翻译官,就是当Linux和windows在进行通信的时候,也能通信成功。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OSI模型的第七层,这一层是最接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https://www.cnblogs.com/qishui/p/5428938.html

2.https://www.jianshu.com/p/c793a279f698

3.https://www.cnblogs.com/carlos-mm/p/6297197.html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0505438/article/details/8470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