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

上周末,直到深夜才读完《围城》,这周是余波。买了优酷的会员,下载了电视剧。
另外赶上财神杯,又是看棋、摆棋。

网络时代,读书已不是学习的高效方式。与网络相比,纸质书太慢、太窄、不易检索。
纸质书的好处是,省眼力,方便反复阅读。
网络时代,钱钟书的笔记是值得借鉴的。
书籍相比于网络,犹如河流相比于海洋。

今天对“字节”这个词,有了一种更深更新的认识。计算机的大千世界说穿了都是字节。很长时间没有这种奇妙的体验了,可能是自己欲念缠身了吧。
睡前总是觉得乏味无聊,原因就是对自己做的事情体味太浅。

整了一下自己的书籍,惊讶的发现,自己买过、读过那么多没用的书!
我不再问自己哪几本书对自己最有用,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
问这个问题的人肯定还在执着文字,大脑还不够发达。文字只是一条龙的麟爪,而思维和兴趣则是龙的两只眼睛。兴趣也好,思维也罢,只有反复涵咏,才能深入三昧。

很长时间后重读数学之美,发现很多东西又有了新的感悟。
学习的秘诀无非重复二字,重复能熟能生巧,越来越快;能流连忘返,越来越慢;能互联贯通,越来越大;能玩味细节,越来越小。

周六上午看了电影《无名之辈》,大失所望。品尝不出来什么味道,硬撑着看完,以为后面会出现亮点,结果都是槽点。电影真不适合在家里看,还是去影院吧。另外花两个小时看一部烂电影,真的觉得在浪费生命。在家里似乎只适合看看脱口秀。
味道,都是慢慢重复不断深入才能体味出来的,而电影的画面转瞬即逝,我觉得是很难体味出味道的。以后在家里休闲还是读书吧。读书有味,胜于电影。

上周日玩,重蹈覆辙。虚幻比真实有魅力多了,可是它到底是空的,像高空中的气球,毕竟会爆炸的,会伤及自身。
鸦片危害有两个,一个是对精神的,一个是对身体的,对精神的危害逐渐转移到了互联网的垃圾信息中了。它给你肤浅、短暂的快乐,离开它后你会觉得空虚怅惘,所以你会上瘾,你会失去更多,甚至时空。
信息这种东西吧,最要紧的就是把他化成行动的这个环节,而这个环节恰恰不需要从外界获取信息,而需要自己的思考和决断。
曾经想把一本经典小说反复阅读,每句话都滚瓜烂熟,然后指导自己或者从中收益。想在想想非常可笑,任何一本小说都是偏颇、狭隘的局部,怎么能指导广阔深邃的生活?
虚构是现实的倒影,对现实没有足够的理解,是不足以理解虚构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绝大部分作家只能写一种题材了,因为他只有这一种生活。
感觉对围城已经退烧了。里面却有妙语,但不足以支撑生命。
获取信息是容易、快速的,可是转化成认知、情感和行动,则是困难、缓慢的。
获取信息的源头也变得多样了,再不是几本有限的四书五经了。甚至很多经典著作在很难适应这个变速变化的时代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3777877/article/details/8714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