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最后一章:巴菲特午餐:人生的智慧

当一位中国很成功的投资人向巴菲特请教成功的道理(不是具体的方法)时,巴菲特告诉他:“年轻人,我不用告诉你该做什么,因为你们很优秀,自己知道该做什么。我告诉你一生不该做什么**。第一,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第二,永远不要傲空股票;第三,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

对于一个企业,什么事情不能做呢?这位中国的企业家讲,不熟悉的、不是自己核心业务的,就不能做,这是巴菲特的思想精髓。但是很多人不信这个邪,一定要尝试,结果盲目尝试可能会获得一次成功,但是从长远看却是失败。在中国过去的30多年里,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可以挣钱的机会非常多,人们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很多企业家却是昙花一现。吴晓波在《大败局》一书中总结了中国早期炒股最成功的一批人,除了一两个得以善终,剩下的一半破产’一半进了局子或潜逃在外,甚至干脆被人谋杀。这些人共同的问题都在于不懂得什么事情不能做。而一位企业家坚持不做不懂的事情,反而让他的企业持续快速地发展了20多年。投资是艺术不是技术,巴菲特本人就是艺术大师。而非技术专家。当然,我更愿意说,他是智者。很多时候,人和人的差距看似是在智商、情商和知识上,其实是在智慧上,而智慧的核心则是对人性的理解

同样的原理可以用在管理上,大家可以将之套用到自己的单位中,看看是否是这么回事,这里就不多说了。当然,在商业上也是如此。我给政府领导讲课时,经常讲这段话。一个好的政府,只要开放商业就好,不要搞什么顶层设计,随下面的商人们自己根据市场决定做什么,即所谓的“因之”。差一点的政府,会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产业。这样的初衷虽然好,但是,如果领导的想法和市场规律相 但是,如果领导的想法和市场规律相违背了,就要走弯路。硅谷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政府没有能力管,只需要把商业的事情交给商业本身。更差一点的领导是大会小会做报告,告诉大家该怎么做,三天两头去视察工作,即所谓的“教诲之”。当然,再差的就是修理,甚至刁难商家了。小到派城管去为难小商贩,大到利用法规和批文等特权对企业干涉。然而,这些还不是最差的,因为虽然刁难企业,但是它还是得让你做生意。最差劲的是自己也跳进来直接做生意,与民争利。为什么很多公司非常痛恨国有企业,就是因为有些国有企业采用了商业上最差劲的方法,所谓的“与之争。实际上,如果看看中国现在的那些独角兽公司,几乎清一色地是从一线城市和思想比较开放的二线城市走出来的。这就说明环境的重要性了。

今天整个现代经济学是建立在所谓的“人是理性的、商业的人”基础之上的,说穿了就是,人都是算得过账来的,而且是为了自己经济利益而奋斗的。这就如同欧几里得几何的五条公理,一旦不成立,整个经济学的大厦就倒塌了。这个道理,司马迁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可谓极其充满智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redric18/article/details/8540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