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报的高考志愿

高考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志愿也都陆陆续续的报了好几批了,前段时间我姨家的弟弟也要报志愿,正愁呢,于是问了下我该怎么去报志愿,应该选哪些专业啊等等,这让我的思绪重新回到了那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

那还是 2013 年,竟然已经过去了六年。对于我这个阶级以及处境的考生来讲,报志愿完全就是属于一脸懵逼的事情,因为你根本找不到几个人来给你有效的建议,父母那代没有进过大学的校门,近一点的比较亲近的人里面也只有我小舅有大学的经历(要是我有个哥哥或者姐姐就好了)。于是导致报志愿的时候就是随缘了,我记得我报的志愿专业第一个全部都是土木工程,为什么呢?还记得那年有一部电影叫做「致青春」,男主由台湾省演员赵又廷饰演的陈孝正,没错,他和女主一个建筑一个土木的,那个时候报志愿的想法就是这么的简单。

并且,我曾经是想要报计算机的,但是由于受到网上各种人才饱和,未来几年热门专业是 XXX 的影响,于是就作罢,况且计算机貌似分数还不低呢。我最后被录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那个是我志愿里面排名最靠后的,那时都在说嵌入式式微了,谁能想到现在国内的芯片厂慢慢起来了呢,现在想想也是机缘巧合。

我那个时候人们普遍的想法是,要报考医生、律师类的专业,尤其是医生,我父母那代对医生这个专业有着很深的执着,具体是为何我倒是没有去问过,可能也是与时代有关吧。如果我报考了医生,那可能就是另外的故事了,不过医生这个职业在老一辈人心里的地位是真的高,我这一代呢,也是觉得医生总是带有某种与生俱来的光环,让人倾慕。

说回我弟弟的事,他考试分数不高,属于专科的那一档,但是今年又不想再复读,所以志愿的话那就报呗。我姨夫他们的想法还是医生,但是我了解到的,医生可是个门槛极高的专业,普通学校根本就够不到一些顶尖学校教学资源的百分之一,专科的医学院我不太了解,但是总归是觉得以后发展会极难的,除非是毕业之后就回老家那里的小医院或者诊所什么的。

不扯志愿专业了,就说他现在选择志愿也是一头雾水的,因为信息量太少,我呢也仅仅能够给他我专业范围内的见解,还不是建议,也无法确定是否是他喜欢的,是否是适合他本人的性格的。我理想中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在他高一高二的时候带着他去全国各地的名校里面转一转,同时再去一些差点儿的学校里面转一转,带他去图书馆、食堂、操场走一走,体验下校园的氛围,然后带他到自己的工作环境去看看,尽可能的去各个行业的工作环境里去走一走。

然后把志愿重新交回到他自己手中选择,而不是听从别的谁谁谁的建议。但是,事实是,这些东西很难去完成,有很多现实条件的制约,具体我就不说了,总之,他现在也只能是跟我当初一样处于迷茫的不能再迷茫的状况下选择志愿。而我,也只能给他基于我自己角度的见解,我也很想替他做主,让他的选择不再困难,但是我做不到,我只能告诉他我可以告诉他的,多的我再说就是不负责任了。

早前的时候,高考志愿还不是平行志愿,报志愿经历了考前估分报考、考后估分、考后知分报考,而且志愿批次也经历了非平行志愿与平行志愿的形式。最终到现在发展到考后知分报考的平行志愿模式。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同一批次可以报考好几所学校专业,然后只看学校分数线,志愿优先:

  1. 你同批次志愿依次报考了 A、B、C、D 大学,以及若干专业,这个是你按照往年分数线来预估出来的志愿。
  2. 志愿开始运行,所有人分数统计出来,然后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投递志愿,高分的人优先具有投档权,投递时候按照志愿顺序来投档。
  3. 假如你排名第 N 名,轮到投档你的志愿的时候,先查找 A 校截至你为止已经报考的人数,如果够了,就查找 B,终于查到 C,他们人员没够,你就会被投档至该学校。
  4. C 学校有若干专业,也会按照志愿优先、卡分数原则,假使你未选择调剂,好死不死你报的专业恰好竞争又极为激烈,那么你这一批次就完蛋了。
  5. 最后所有批次报完之后,如果还是有部分学校的部分专业未招满人,就会出现补录批次,也是按照分数来的,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非平行志愿就是按照人数来的:

  1. 你同批次志愿依次报考了 A、B、C、 D 大学,以及若干专业,这个是你按照往年分数线来预估出来的志愿。
  2. 志愿开始运行,所有人第一志愿统计出来,按照学校招生名额划分最终的学校录取分数线,假如出来结果你 A 这个分数不够,就会顺位到第二志愿再次筛选。
  3. 终于到 C,你的分数是满足的,那么你的志愿就会被投档到 C 学校,无论你最终录取与否,后面的学校都与你无缘了。
  4. C 学校有若干专业,也会按照志愿优先、卡分数原则,假使你未选择调剂,好死不死你报的专业恰好竞争又极为激烈,那么你这一批次就完蛋了。
  5. 最后所有批次报完之后,如果还是有部分学校的部分专业未招满人,就会出现补录批次,也是按照分数来的,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第二个就会有一种情况,某对自己的情况预估失误,分数极高,但是他为了保底,特别想上的学校被他排到了第二位(为什么要这样,请查阅上面非平行志愿的招生模式),但是恰巧,他的第二志愿的学校(最想上的学校)人数够了(因为别人的第一志愿是这个),但是那里面最低分比他的分数低很多,但是对不起,他仍然没有机会投档进入他最想去的那所学校。

综合来讲,平行志愿模式我个人觉得是优于非平行志愿的,它更好的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可以让人肆无忌惮的按照自己最想去的学校依次排开(不用担心分数错档的情况),不济最后报一个保底的学校,不会造成高分却上不了最想上的学校的情况,唯一的风险也就是校内专业选拔了。

那么能不能更加细化,细化到每一个想上的学校与想上的专业,17 年上海与浙江就实施了试点,直接平行到专业,但是加了一级之后我还没细究内部算法是怎么实现的,我觉得这个最终也会全面铺开的,平行到专业是最合适的。

另外,还有动态志愿的,也就是你可以实时查看到某所学校的志愿报考人数与分数,从而选择想上的学校与专业,这个就更屌了,但是我觉得对考生来说太费精力了,想想你要考虑多少信息来进行筛选,如果是动态再加上平行到专业的话我觉得就是完美的志愿填报录取模式,不知道会不会全面实现。

目前大多数时候还是黑匣子(看不到有多少人报考某所学校)模式,并且全国那么多学校,考生自己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信息,可想而知,依然会有很多人由于志愿导致自己的人生多了一桩遗憾。总之,志愿这个玩意儿就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完美,它现在已经可以避免很多投机、运气、分数错档的情况发生,也就是尽可能的满足了更多人的更主观的需求了。

我个人觉得志愿还是依次按照学校、城市、专业最终结合自己兴趣的优先选择模式进行选择比较好,也希望以后依靠大数据、AI 什么的完全消除志愿报考时候的意愿与事实的差异,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其实吧,我觉得只要是个人足够努力,你可以从专科一路升到好的本科硕士,烂专业也能够发挥作用,只要别是整个地球村的夕阳产业,比如煤炭啥的,那我觉得未来的一切一切大概率还是与自己这个人有关,无非是有的人达到 100 很轻松,有些人达到 100 需要很难的过程罢了,但是最终都还是能够走到目的地的。

最后,在考虑要不要战略性停更了,最近实在是有点顾不过来,一把辛酸泪,不要从公司外部来轻易更换自己的工作方向啊,我这仅仅是换了个工作方向,还不是换行业,哭死我,为何要如此难为自己,话说我是为什么呢?


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吧
发布了12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63 · 访问量 27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3904227/article/details/9586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