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金的数学归纳法 戴德金读后之五(尾篇)

标题 戴德金的数学归纳法 戴德金读后之五(尾篇)

理解戴德金完全归纳法的观念背景,似乎是在做一场哲学思辨。你面对的是那些在生活学习中经常碰到的一些抽象物,引你遐思,好像总能有些许领悟的感觉。但是,当你深入到戴德金为这个完全归纳法提供的证明,再面对他一组复杂的符号串的时候,你则会一脸懵圈,有可能是一番不知所云之感。
这当然会让你寻找一些和戴德金著作相关的一些读物,让朦胧和晦涩有所消退。由是,这戴德金阅读的尾篇,就从朱言钧先生的一个评论开始。
朱言钧简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读戴德金的双重感受,在朱言钧先生那里,编译戴德金著作的民国数学家朱言钧那里,好像有点共鸣。朱君在民国二十四五年之交编译《实数探原》一书,就戴德金随笔《数的意义与性质》一文,做过这样的评论:

***综其大旨,欲将自然数归于最显之观念。吾人生长于此,俯仰观察之所得者虽错综纷纭,要能将事事物物,彼此分辨,查其同异,集合之,剖析之以考其间之关系。故物系(指英文的thing和system)之意,实为人类理性中最初最浅之观念。其次则有分系(指英文part),合系(compound system),又如事物之相应(corresponds to),摄影(指变换transformation)之相似(similar);将此种种发挥而宣忁之以证自然数之理;如是则本源易明,条贯可立,诚所谓体大思精,创新时代之著作也。
译文冠以“数之意义”,自信尚足达作者原诣,又本文初次发表于1887年殚十余年之力,下笔抒词,一字不苟。其用意所在,既略如上述,读此文者苟反复思索,自能渐有所悟,初不必有何数学知识也。前三段既明基本之观念,继此复有所谓链系统(chain)之说。***(朱言钧编著《实数探原》第79页)

这个评论,告诉我们,戴氏这个随笔的前三段好读,但自此以下,恐怕有点绞人脑汁了。因此,本篇作为读戴德金的尾篇,只对戴德金的归纳法作粗略陈述。算术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寄托在读另一位欧洲人的著作,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的著作之中,且待日后的读皮亚诺感受。

标题一、戴德金数学归纳法的基础定理59:完全归纳定理

随笔《数学的意义与性质》中,定理59称完全归纳定理。这个定理59,依朱先生之言,是随后的定理60与定理80,也就是常称数学归纳法的基础。
理解这个完全归纳法,需要回溯前面的定理和定义,特别是链的定义。
何以为链?以定义37为据:若一个系统K有部分在,这个K就可以称为链。戴德金完全归纳定理59,我结合朱君的《实数探原》,理解为以下的描述:
有任意系统Σ,另有一个链A0,它是Σ的部分,不论这个Σ是否是一个系统S的部分,以下两点是充分可证的。(注意,依据定义44,这里的A是系统S的任意部分,而链A0,则是所有那些有A为部分所形成之链的公共体。)
先证1
1.A是Σ的部分
证明:
链A0,为Σ部分。由此,链A0与Σ必有公部分G存在。因为A是链A0的部分,根据传递律,所以A亦为Σ部分。
这就证明了1.,我们再证2:
2.链A0和Σ的任意公元素的变换(在今天的数学中,“变换”(transformation)大概可以翻译为映射,朱言钧先生译为摄影),同样还是Σ的元素。
证明略述:
因为链A0是Σ的部分,G是链A0与Σ的公部分。所以,证明公部分G的每一个元素的变换依然还是Σ的元素,就是证明G=A0。因为A0的所有元素,都是Σ的元素。
这分为三步来走:
第一步,证明G是A0的部分。
由G=链A0与Σ的公部分,可知A0是G的部分。
第二步:证明G’是A0的部分。
依据定义25,G’是G的变换(映射),依据定理55,若G是A0的部分,则有G’是A0的部分。可知G’是A0的部分。
第三步;证明A0是G的部分。
依据定义18,G’作为链A0与Σ的公部分,也是G的部分。再据定义37,凡有部分的系统皆为链,所以G是一个链,如以上已证A是G部分。接之根据定理47,若A为链K之部分,则A0为链K之部分。
由此证明A0是G的部分。
综上两结论可得:A0=G。
由此而证明:链A0和Σ的任意公元素的变换,同样还是Σ的元素。
这就完成了戴德金完全归纳定理所涉及到的上述命题1和命题2的证明。有这个证明,我们似乎就靠近了数学中使用的数学归纳法。

标题二、戴德金完全归纳法另一个定理:定理60中的完全归纳法

定理59虽然有了两个命题的证明,但并没有完结,戴德金因此接之说:

在前的定理,荣当日后详论,但这个定理实际上就是以完全归纳法为名的证明形式(也就是从n到n+1的推理)。
(戴德金《数的意义与性质》第61页)

上述定理也可以换一种形式描述为:如若证明一个链A0的所有元素具有某个性质C,或者说,若证明某个定理D,它涉及到一个未予确定的东西n,这个n实际上对于链A0的所有元素均为有效。
对这个描述所进行的证明,其证明的方式也如同定理59,即证明如下两个命题:
命题1:链A0的所有元素a具有性质C,或者说定理D对于一切a有效。
命题2:链A0的所有元素a,如果具有性质C,则它的变换(映射)也有性质C。或者换言之,如果一个定理D,它对于链A0的任意一个元素n有效,那么,它一定对于n的变换n’也有效。
那么,为什么定理59更为基础呢?这也如戴德金所言,定理59面对的是所有的东西(things),然后那单个的东西被我们理解为一个系统的元素。于是我们以东西(thing)为出发点,继而有了元素-系统-部分-公元素-公部分-链-变换-类似等一系列基本概念。而定理60,则是在上述定理59和上述基本概念基础上,加进了一个新观念,有关元素的“性质”(property)概念而生成的,这似乎是在定理59基础上的一个延申。从构成世界的东西到元素,再从元素延伸到元素的性质。这也是戴德金讨论数字的意义与性质之前,他必须得事先引入的基本观念。

标题三、数字中的完全归纳定理:定理80

戴德金的完全归纳法还没有到达数字领域,如同定理60有新概念引入一样。在给出定理80的时候,也需要新的观念引入。以便戴德金来讨论他随笔的主题,数的意义与性质。于是,在讨论了一般的无限与有限之后,随笔的第六节,自然数系列作为简单无限之系统出现了。我们在戴德金的这一节中看到,自然数系列N被看作是一条无限的链。
随之,数字1作为某个元素成为自然数的基底。因为元素1在N中,元素1之后的接续元素,都被看作是对N元素的变换(映射)而生成。这个生成后的元素系列就成为一个链,依据前述章节有关链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这个链也就可以表示为链10。
由此,一个无限自然数的系列N = 10。数字具有什么意义与性质,在这样的数字描述中,我们应该已经有一点感觉了。这个感觉留待读皮亚诺之后再来陈述,本尾篇之末,且将文字留给戴德金的定理80。正是这个定理80,给出了戴德金的数学归纳法,为一般数字给出的数学归纳法。
这个定理80的描述风格,几乎完全类同于定理59与定理60。

定理80.完全归纳定理(从n到n’的推理)。为了证明一个定理对于一个链m0的所有数字n都是有效的,证明以下两点就足够了。
1.在n = m的时候有效。
2.若此定理对于一个链m0的一个数字n是有效的,则它对于n其后的数字n’同样有效。
这个结果可以立刻从更具一般性的定理59和定理60推导而得,它出现得最经常的情形就是自然数的情形,即m = 1,m0 = N。

读到这个定理80,我好像又有如同朱言钧先生一样的感觉,也就无需多言,引用他在这个定理后的评论作为本篇的结语。

案立义如此,可谓切实精要,密合无间;读之令人斗然记忆;循编逐节以索,又一一得理之来源。继此以往,更见从前所论,伏脉至细,种因至远,使全局应有之理,逐处涌现,随地关合,苟能反复勤求,其乐有不可胜言者。
(朱言钧编著《实数探原》第70页)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1670255/article/details/112579578